Wednesday, June 27, 2007
防洪計劃須從長計議
本月10日,因一場5小時的雷雨,造成吉隆坡市中心一雨成災,敦拉薩路、蘇丹依斯邁路及安邦路交通癱瘓,巴生谷幾個主要地區如十五碑、甘榜巴魯及淡江水深6尺,連雪隆人寄以厚望的精明防洪隧道,因防洪工程尚未建竣,就先啟用而無法有效防洪,民眾就提出諸多批評。其實,耗資近20億零吉的精明隧道提早通車是因為隆市中心交通阻塞日益嚴重,工程部與水力灌溉局為了緩和交通擁擠,在尚未建竣防洪工程及集水池的情況下,就特別通融允許隧道通車。雖然出發點並沒有錯,但不幸的是在通車不到一個月,就發生罕見的大水災,可說時機不對,讓人又誤以為精英隧道剛啟用就失靈,即使水災后再詳加解釋其真正原因,恐怕民眾已有先入為主的看法,難以接受任何解釋。首相阿都拉對隆市水災感到失望,他訪問吉隆坡市議廳,希望找出問題的癥結,同時訓令市政廳與水力灌溉局加速完成防洪工程,以便一勞永逸解決隆市水災問題。本月13日的內閣會議決定撥出1億零吉予隆市政局,以增建10個防洪池以改善市中心的排水系統,然而,正當全球氣候變幻莫測的當兒,這筆款項充其量只能緩和水患問題,要根治隆市水災問題談何容易?記得過去幾年,雪州多個地區先後發生嚴重的水患,其中3年前發生在沙亞南及巴生一帶的水災損失最慘重,財物損失估計數億零吉。我認為雪隆發生的水患不能分開根治,它必須找出一個配套式的解決方案,畢竟巴生河流域是國家經濟命脈所在、工商業蓬勃發展地帶,若投下巨資解決巴生河上游的水患,這等同于把水災問題遷移至下游地區,即巴生及沙亞南一帶。因此中央政府必須與雪州政府及隆市政局尋找一個具體防洪的方案,絕對不可各自為政,這樣才能全盤性解決問題。長久以來,水力灌溉局都聘用國內外治水專家研究水患根源,然後擬出系列的行動來防洪,但是有關計劃一旦被提呈至首相署經濟策劃組,政府都會以“撥款不足”來否決防洪計劃,如今發生嚴重水災時,才倉促撥款,以進行亡羊補牢的行動。無可否認,要徹底解決巴生河流域水患問題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至少耗資數十億零吉,除了全面加寬及加深巴生河域及興建河堤,增加集水池及泵水屋所有流入大小河域的垃圾都必須清理及隔開,這樣才能確保防洪工程成功。以經濟成本与效益來作比較,每一次雪隆大水災所帶來的財物損失都是數億零吉以上,雪隆每年的生產總值數百億零吉,而且都是節節上升,假如政府需要花費數十億零吉讓巴生谷告別水災,長痛不如短痛,我認為這項防洪工程是一項明智決定,符合經濟效益,更是刻不容緩!隨柔、雪、隆及丹州大水災的發生,我希望中央政府能夠改變思維,認真看待防洪計劃,採用全面性的策略根治水患,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然在第9大馬計劃下已提出私人融資(PFI)概念來推動一些主要工程,但願防洪計劃不會再面對撥款不足的限制,改用私人融資的方式來防洪,最終政府及人民都會受惠 !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