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5, 2007

借债还钱天经地义

最近,玛拉机构与多个州政府教育基金会频频在报章上公布欠债多年的大学毕业生名单,令一些拖欠者为了避免惹官非及蒙羞,立即联络贷款机构开始摊还教育贷款,看来登报追债的策略凑效,毕竟颜面对一个人来说还是相当重要!

企业家名歌星上榜

从欠债者名单中,不难发现到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及退休的著名歌星都皆榜上有名,他们当中身家逾百万,却拖欠数万元的教育贷款,相信他们身上所戴的名表价值都超越贷款数额,却贪小便宜欠钱不还,真是匪夷所思!

自1997年设立以来,国家高教基金会(PTPTN)总共发放高达150亿令吉的贷款予公立及私立学生 以完成大专学业,然而贷款回收率却仅有区区的两三巴仙。当初设立基金会的目的是为节省外汇,在经济不景时期,协助各民族人民渡过难关,尽量在国内修完大专 教育。这项政策广受国民欢迎,也是历年来最有效协助各族学生的教育基金会。

令人遗憾的是该基金会曾经一度因严重的人为疏忽,资料库发生“故障”,连借贷者的完整名单都无法整理出来。此外,曾有一些毕业生欲摊还贷款却找不到管道或不受理,催收贷款机制,简直形同虚设。

经过一年多大刀阔斧整顿之后,国家高教基金会已逐渐改善其行政效率,开始制定较完善的贷款回收制,高教部正寻求国会通过修正相关法令,赋予权力强制及授权雇主从雇员薪水扣除每月贷款供期,以确保所有欠债的毕业生无所遁形。

一旦法令修正之后,违令的雇主及雇员将面对法律制裁,欠债者出境时也会被移民局挡驾或扣押护照。我相信这肯定会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曾一度向公积金局借贷20亿令吉来应付贷款需求的国家高教基金会,不会面临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进而协助更多大专生实现大学之梦。

借贷者应饮水思源

许多欠债者的心态是非常自私的,既然很多人借了钱不还,为什么我要还呢?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当年求学是获众多纳税人扶持完成学业,什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都忘了一干二净!

另一方面,许多获得华团及拉曼学院教育贷款的大专生,几乎都自动自发,在毕业后第一时间开始摊还贷款,这与政府借贷机构所面对的情况有天渊之别。这些机构的贷款回收率几乎100%,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我相信这些受益者深深体会到贷款是来自民间及热心人士的捐款,如能迅速摊还贷款,华团及拉曼学院当局还能协助更多贫苦学生,这也算积德,饮水思源也!

我希望无论是向民间或政府借贷的大学生,都应该履行其社会义务,借钱还钱,毕竟是天经地义的事。

從郭全強一席話談起

董總前主席郭全強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提議董教總應主動接觸巫統,馬華也應鼓勵首相、教長接見董教總領導人及安排雙方會面,郭老的一席話引起各界矚目。所有熱愛華教的人士都希望,郭老的心願能夠早日實現。

馬華總秘書黃家泉與馬青總團長廖中萊都異口同聲,表示樂意充當溝通橋梁,促成雙造會面。這有助于厘清一些人士對馬華的誤解,進一步說明馬華從未邊緣化董教總或打壓華教。

在過去7年來,馬華爭取增建9所華小及搬遷58間華小,證明了“馬華與華小共存亡”不是口號,而是馬華重要的政綱。雖然在處理華 教課題的手法不同,但馬華在華教的課題上,與華團包括董教總的立場與原則都很相似,大家都是為了爭取華教發展,可謂同舟共濟,殊途同歸!

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民間組織要求會見國家領導人或部長商討特定議題,絕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何況董教總自獨立來,都被視為捍衛華教的 先鋒,與華教發展脫離不了關系。因此,董教總欲會見首相及教長,坦誠布公商討華教發展課題,是一項值得鼓勵及積極的發展。

無可否認,在過去10年來,董教總被馬來報章描繪成“洪水猛獸”或已被“妖魔化”,馬來社會因長年累月 受媒體影響,早已將董教總定位為“恐怖的壓力集團”,更對董教總極度“反感”,甚至把董教總領袖看成沙 文主義者,這是極為不幸的!馬來社會對董教總有了先入為主的看法,導致巫統領袖封閉商談之門,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雙 造必須將冰山劈開,深化彼此間的關系,才是上上之策。

當郭老提議董教總應主動接觸巫統時,在字裡行間不難發現一個殘酷的政治現實,即在一個多元社會裡,若各族之間缺乏頻密互動及互信基礎,各源流教育很難百花 齊放,爭取工作更是事倍功半!郭老還提到其繼承人葉新田因國語程度好而被欽點接棒,因此華教人士對他寄以厚望,希望他能有效與國家領袖溝通,進而爭取更大 的華教發展空間。

此外,郭老也拋出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指董教總內部分為兩大派,一個主張強硬,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用溫和策略與當局交涉。這證明董教總不是一言堂,在同一個組織裡處理問題的手法縱然有異,不代表彼此不能共事。

同樣的,執政成員黨馬華與董教總屬于兩個不同性質的組織,豈能要求在處事手法方面達到100%相同,更何況馬華是執政黨一員,必須務實解決問題,絕不能 “不看效果而對外大事批評”,只說不做,無論問題多麼棘手,馬華部長還是要面對華社與國陣同僚,最終必須要找出各造都可接受的解 決方案,這也考驗馬華部長的政治智慧。

當務之急是馬華高層必會遊說首相與教長接見董教總,這將可消弭政府與董教總之間的誤會。我期盼在2個月內教長能抽空與董教總領導人舉行交流對話,接著就輪到首相接見他們,大家心平氣和為華教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教長言論與華教發展

教育部長希山慕丁日前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了一句這樣的話︰“今天,如果把華小關閉,你認為社會穩定嗎?如果把華小媒介語改為國語,你認為國民就會團結嗎?那是不可能的!”

希山一席話令華社欣慰,也廣受歡迎。他還說:“華文是國際語言,華教不是零和游戲、增建華小不再敏感,盼華小可跟中國小學媲美及宏願學校計劃暫停。”過去,華裔政黨及華團領袖都會發表類似的言論,它也是華社多年渴望實現的夢想。

很多人不敢相信這些話出自巫青團長口中,不過,偏偏現任巫青團長就兼任教長,所以與教長商討華教課題時,必須用對策略,在適當管道提出,若摸不清希山頭上兩頂帽,隨時都會弄巧成拙!最希望的是他不以巫青團長身分來發表對華教的看法,否則結論會有很大的差別!

無可否認,很多華人對希山連續兩年在巫青代表大會上高舉馬來短劍的做法不表苟同,不過他三番幾次表明,若有人要他舞動關刀,他也可以做到,他就是這樣的性情中人!在政治圈裡,有時“做者無心,觀者有意”,一些舉動會觸及種族敏感的神經線。

憑心而論,比起歷屆教育部長,希山對華教是比較開明,而且又光明正大通過報章宣布增建華小及給予撥款,之前的多位教長在處理華教課題有成果之後,往往都會低調宣布,鮮少張揚。

尤其是巫青團長的身分特殊,他能說出對華教有保障的有利言論,是值得嘉許及鼓勵的。但願接下來的巫青團長也能以他為榜樣,拋開歷史的包袱,正面看待多元源流教育,並給予公平對待。更重要的是,巫青團長不一定要反華教才能平步青雲。

當董教總前任主席提出要會見首相及教長商討華教發展時,希山也沒有一口拒絕,還道出他與郭全強的一段淵源,兩個家族還是世交。我期盼希山在發表對華教有利的言論之後,再接再勵,不計前嫌,與董教總領導層會面,這樣會更加獲得華社敬重。

根據2006-2010教育大藍圖,華小的地位與發展已獲得保障,這也是希山領導教育部兩年多所沿用的政策。近年來,無論在搬遷或增建華小課題上,他都與馬華領導層取得共識,更獲得各族社會的接受,再也不是什麼敏感議題了。

我深信一旦時機成熟及策略運用得當,馬華領導人極可能影響希山考慮將白小原校重新啟用,不論是以增建或搬遷的模式,將白小原校作華小用途是指日可待的!為 了華教的未來發展,我希望教長能夠在內閣多聽取馬華及華裔部長對華教的看法,在民間方面,能與董教總及其他華團多交流及建立互信基礎,對華教發展肯定是百 利而無一害!

香港影星劉德華贈送的墨寶能令希山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將它張掛在辦公室牆壁上作座右銘,只要讓希山感覺到那份誠意,與他建立深厚友誼,相信凡事都好商量,不是嗎?

Thursday, March 1, 2007

你喜欢传统的“农历新年“,还是新建议的春节?

马青总团长拿督廖中莱建议仿效中港台,把农历新年初一,正名为春节,华团领袖异口同声表示将积极商讨正名事宜,无论是农历新年,华人新年或是春节都是指同样的节庆,故改名根本无伤大雅。配合春节正名,新春团拜将改名为春节团拜,新年包机称为春节包机,新年快乐贺词则易名为春节快乐。

的确大马全年炎热气候,只有夏天,春秋冬三季对大马人非常陌生,然而春节只是新年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将春节正名,丝毫不会改变大马华人庆祝农历新年的方式,只不过是名称改变而已。

其实在90年代初期,新山知名的文化工作者陈徵崇及陈再藩首创24节令鼓,将中华民族传统24个节目通过鼓声让炎黄子孙有所了解,这是一项富有创意的形式文化活动。

农历新年对本邦华人而言是一年中最主要的节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每逢春节,所有在外工作的子女都会回乡与父母及亲人团聚,在大除夕吃团圆饭,平时各自忙碌的兄弟姐妹也难得回家探亲,共享天伦之乐。

假如年初一改称春节,许多游子也会改口将“回家过年”称为“回家过春节”。在中国各地,农历新年统称为春节,春节、五一及国庆日该中国主要的休假日,或被称为长休。其中春节假期最为重要,在城里工作的中国人都会提早回乡过春节,若大马将春节正名,马中港台将使用同一名称。

乍听之下,采用春节之名是要把大马和世界接轨,然而正名的用意不在于此,即使不改称春节,新年实质仍然一样,大马华人也不至于与世界脱轨,只是规范称号而已。

再者,新年快乐的祝语未必是在农历新年才使用,在每年元旦倒数活动时,就会听到“新年快乐”的贺词。因此,以“春节快乐”来祝贺朋友,肯定是在农历新年期间,绝对不可能在其他日子。

有人提到一旦农历新年正式易名为春节,大街小巷播放(虽然最近遇到 PPM 的阻碍)新年歌以及新年衣,难道非要改为“春歌”及“春装”不可吗?我认为新年歌及新年衣未必要改名,因为将春节正名不意味着所有“新年”的字眼都必须用“春”或“春节”字眼取代。

将“农历新年”改为“春节是无关个人喜好,它只是将节日正名,使大马与中港台采用统一称号,大马华社根本没有吃亏!

柔南经济发展特区可能成功吗 ?

9 大马计划下最瞩目的发展项目非柔南经济特区莫属,它也是首相拿督斯里阿都拉任内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展计划。因此,柔南经济发展特区的成败是相当关键,对首相的领导深具影响,对伯拉而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也!


当政府提出柔南经济发展特区的概念时,咨询顾问形容未来的新山可媲美中国深圳,新新(新加坡与新山)关系犹如香港与深圳一样,相映成辉,彼此带动经济发展,互惠互利。然而,一些南马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新新关系不可能如胶似漆,毕竟两地国情不一样,不可能像中国政府那样实行“一国两制”,同时兼顾香港与深圳的发展,更何况马新关系时好时坏,变幻莫测

虽然中央政府已决定交由国库控股负责策划柔南经济发展特区,同时也已于去年底在国会通过相关法令,正式成立伊斯干达发展特区管理机构,由首相及柔州大臣担任联合主席。然而,在实践方面,中央与州政府仍欠协调,目前许多投资者无所适从,也对最新的发展条例与程序一知半解,看来中央与州政府应马上设立管理机制,大事发展依斯干达经济发展特区。

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中央与州属共管概念,所以成立初期必然引起一些反弹。柔佛州公务员最先提出反对,他们担心州政府的地位受威胁,甚至将被中央政府边缘化。后来在多轮的谈判下,中央与州政府才妥协推出一个相对兼顾双方利益的共管模式。

这些年来,南柔发展一日千里,或多或少与邻国新加坡的发展有一定的互动关系。例如:新加坡工业因地价与工资过高,运作成本飚升,被逼从劳工密集转型为高科技工业。因此,柔南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再加上新柔距离不远,交通四通八达,港口设备先进,所以南马的发展在某个程度上是相当依赖“新加坡因素”。

我认为柔南经济发展区要成功就必须交由私人界主导,大量引进外资,无需舍近求远,到长堤彼岸招商。首相成功邀请大马糖王郭鹤年及其他商界精英担任咨询顾问团成员,这无疑增强外资对特区发展的信心。我建议国库控股的主要负责人向糖王虚心讨教,针对不合时宜的条文给予指正,这样才能确保经济特区发展起来。

最近,杨忠礼集团建议从吉隆坡直通新加坡子弹火车服务,备受柔佛人关注。倘若子弹火车服务选择路经(BYBASS)或不停留在新山市区及士乃国际机场,柔南城市肯定会被边缘化,严重影响柔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因此,政府必须从长计议,不要“耗资巨额提升火车服务却又损及柔南经济发展特区利益”,更严重的是吉隆坡与新加坡直通只方便国人及游客选用新加坡樟宜机场出国,届时,可说“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柔南治安问题必须根治,倘若新山治安不靖,犯罪率继续上升,搞得人心煌煌,既使当局提供更优惠的条件予外资,他们也会三思后行,毕竟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承认更多中台学位

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宣布内阁指示高教部加速进行承认中国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的审核工作。高教部评估、认证及资格鉴定委员会将在日内开会并审核所有相关文件,才会正式承认这两所大学的中文系学位。

这个消息获得广大华社的欢迎,有者形容它是一个迟来的春天,更希望政府再接再厉,承认更多中台大学的学位。无论如何,搁置一时的承认中台大学学位问题,随着内阁这项决定,可谓再现曙光,也是一个好的开端。

表面看来,承认中国两所顶尖大学的中文系学位并不是大惊小怪的事,然而在大马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承认中台大学学位长期以来似乎成为多元社会避忌的敏感课题,争取中国及台湾中文系学位已有一段时日,最终在马华总会长的力争下,守得云开见月明!

从逻辑的角度来看,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华语或普通话成了他们官方及日常用语,当全世界都承认一中政策时,没有理由该国两所最著名大学所开办的中文系,需要由其他非以纯华语沟通的国家如大马来进行评估其中文水平,这是匪夷所思的!

这种情况就好比如一些亚洲及非洲国家必须评估英国大学的英文系水平,才能承认其学位;或者换个角度来比喻,就好像欧洲国家必须鉴定与评估大马的马来文系水平,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我认为鉴定学术资格,必须抛开政治因素与历史包袱,纯粹以学术专业及科学化的方式来进行评估某学位,假如当局还是以六七十年代的思维,停留在意识形态争斗,不以实事求是,继续沿用已不合时宜和费时的审查程序,对国家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高教部务必进行改革,加速外国学位的评估、认证与资格鉴定工作,否则会流失更多的专才,浪费资源,也可能出现楚材晋用的局面。

长久以来,在大马设立分校的外国大学都埋怨或非议国家学术鉴定局在评估、认证及鉴定科系时,手续非常复杂,导致评估过程严重耗时,这直接影响大马欲成为区域教育中心的宏愿,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学术鉴定局必须全面整顿,简化手续,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在工程领域,中台大学的工程系水平已受世界公认,不少毕业生也成为国际咨询顾问,欧美大学承认北大、清大、台大等学位,也吸引不少中国人到他们的国家深造。

因此高教部应该大刀阔斧,承认更多中台大学的各种学位,以开发人文资本,留位真材实料的大马人!

假和尚,对付不了吗?

最近,国内事务部副部长拿督陈财和透露移民厅将援引现有的移民法令,对付非法入境或滥用社交准证的外国假和尚,以杜绝日益猖獗的假和尚行骗案件。有鉴于类似案件涉及宗教,因此取缔行动在某个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记得在19958月底,星洲日报资深报人吴海湖在“三姑六婆”的专栏里,揭露假和尚入侵新山夜市场,导致许多民众上当。

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于830日晚上约了各报记者到新山彩虹花园夜市集实地了解情况,果然发现一位瘾君子披上袈裟假扮和尚,托钵与民众结缘。我望着他的双眼,然后以梵文念出佛号,他喃喃自语,事机败露,连忙拔腿逃跑,让多位摄记跑了数十米却无法将他逮住。

捉拿瘾君子不果之后,我们一行人又步行到另一条街,巧遇一位疑假扮出家人的中年男子,通过几关的验证,该名来自槟城的男子被证实是假和尚,于是就召警将他逮捕归案。警方在他身上搜到千余元现款及宝马轿车锁匙。翌日,警方以“懒惰不工作”来指控假和尚,结果该名男子认罪并缴交60令吉罚款。

从上述判决,我们可以看出现有法令的不足使到当局对假和尚根本束手无策,更达不到立竿见影效果,我们必须承认对付假和尚,只能靠教育公众辨别真假和尚,如出家人不会过午托钵、佛总与佛青必须发出出家人身份认可证,以免让不法之徒冒充出家人四处行骗,这样才能有效杜绝假和尚。

记得1997年,又有两位来自雪州疑是经营建筑事业而生意失败的中年男子,重施故技,在新柔长堤行人道假扮出家人托钵,后来在公众的举报下,我又带领报界及便衣警官进行“取缔”,最终这两名假和尚承认过错,同时迁出所住塌的三星酒店,并把袈裟与佛器交至佛寺去。

最近几年,假和尚事件层出不穷,泰国与中国和尚也以游客身份进入大马,然后沿户托钵,令佛教界难堪。更令人气愤的是所谓泰国与中国和尚,都不是名副其实的出家人,对弘扬佛法毫无贡献,也一窍不通,换言之他们假扮出家人,到处化缘,骗取他们的同情心及要求信众给予布施,这是欺众之罪,无奈许多人无知上当,现有的法律又无法将他们绳之以法,令佛教界深表关注。

对佛教而言,出现假和尚是一种乱象,也可能是佛经所描述的“灭法”前奏。因此佛教团体应积极看待假和尚事件,寻找对策,通过法律与教育双管齐下,才可能彻底对付假和尚,维护“佛法僧”三宝!

当务之急,政府应该指示移民厅严厉取缔那些外国假和尚,承认佛总佛青所成立的僧伽团及发予出家人的身份鉴别,再配合佛教界与民间力量揪出假和尚,纠正乱象,则功德无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