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總前主席郭全強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提議董教總應主動接觸巫統,馬華也應鼓勵首相、教長接見董教總領導人及安排雙方會面,郭老的一席話引起各界矚目。所有熱愛華教的人士都希望,郭老的心願能夠早日實現。
馬華總秘書黃家泉與馬青總團長廖中萊都異口同聲,表示樂意充當溝通橋梁,促成雙造會面。這有助于厘清一些人士對馬華的誤解,進一步說明馬華從未邊緣化董教總或打壓華教。
在過去7年來,馬華爭取增建9所華小及搬遷58間華小,證明了“馬華與華小共存亡”不是口號,而是馬華重要的政綱。雖然在處理華 教課題的手法不同,但馬華在華教的課題上,與華團包括董教總的立場與原則都很相似,大家都是為了爭取華教發展,可謂同舟共濟,殊途同歸!
在一個民主社會裡,民間組織要求會見國家領導人或部長商討特定議題,絕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何況董教總自獨立來,都被視為捍衛華教的 先鋒,與華教發展脫離不了關系。因此,董教總欲會見首相及教長,坦誠布公商討華教發展課題,是一項值得鼓勵及積極的發展。
無可否認,在過去10年來,董教總被馬來報章描繪成“洪水猛獸”或已被“妖魔化”,馬來社會因長年累月 受媒體影響,早已將董教總定位為“恐怖的壓力集團”,更對董教總極度“反感”,甚至把董教總領袖看成沙 文主義者,這是極為不幸的!馬來社會對董教總有了先入為主的看法,導致巫統領袖封閉商談之門,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雙 造必須將冰山劈開,深化彼此間的關系,才是上上之策。
當郭老提議董教總應主動接觸巫統時,在字裡行間不難發現一個殘酷的政治現實,即在一個多元社會裡,若各族之間缺乏頻密互動及互信基礎,各源流教育很難百花 齊放,爭取工作更是事倍功半!郭老還提到其繼承人葉新田因國語程度好而被欽點接棒,因此華教人士對他寄以厚望,希望他能有效與國家領袖溝通,進而爭取更大 的華教發展空間。
此外,郭老也拋出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指董教總內部分為兩大派,一個主張強硬,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用溫和策略與當局交涉。這證明董教總不是一言堂,在同一個組織裡處理問題的手法縱然有異,不代表彼此不能共事。
同樣的,執政成員黨馬華與董教總屬于兩個不同性質的組織,豈能要求在處事手法方面達到100%相同,更何況馬華是執政黨一員,必須務實解決問題,絕不能 “不看效果而對外大事批評”,只說不做,無論問題多麼棘手,馬華部長還是要面對華社與國陣同僚,最終必須要找出各造都可接受的解 決方案,這也考驗馬華部長的政治智慧。
當務之急是馬華高層必會遊說首相與教長接見董教總,這將可消弭政府與董教總之間的誤會。我期盼在2個月內教長能抽空與董教總領導人舉行交流對話,接著就輪到首相接見他們,大家心平氣和為華教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