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28, 2008

魏家祥向教部高層表立場‧勿再發言“不准建華小”


(布城)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說,他已在部門的高層會議上把話說清楚,即從現在開始,不要再聽到“不准興建華小”的言論出現。

“這是我給自己的壓力與要求,至少先向教育部全體同仁把話說在前頭,而制度化增建華小則是他努力朝向的目標。”

他在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說,制度化建華小是華人社會很強烈的意願。

“如果從現在開始不可興建華小呢?那我來教育部做甚麼?雖然很多人說不用爭取(增建),我也希望不用爭取,這樣我們也會少了很多工作。有個制度是每一個人所期盼的。”

他認為,能不能制度化增建華小最終有賴整體的格局怎樣發展下去;畢竟增建華小,部長有最大的說話權。

魏家祥(WEE KA SIONG) 接受《星洲日報》記者陳玉甄(中)專訪時,有問必答,而且很坦率。

右:其機要秘書林星豪。(LIM CHING HAO)


大選前增建華小屬巧合

他說,無可否認,拿督斯里希山慕丁是在任期內批准最多華小增建與搬遷的部長。

“有人說,大選前增建13間華小不宣佈較好,但是對馬華來說,我們並不是在大選才來宣佈這些。之前工作已做了,部長當時的宣佈難道不要嗎?”

他說,目前最緊要的工作,是1999年到今天那89間增建及搬遷的學校都要獲得妥善的處理。

遷校旨在增加學額

魏家祥說,有很多人說遷校不好,我們可以不要搬遷的,而是選擇關閉沒有學生來源的舊學校,在新地點建校。這樣做也有一班人覺得不應該,因此教育課題是見仁見智的。

他認為,今天我們不要停留在數字遊戲,爭論增建多少或搬遷多少。他的想法是任何努力,不管是增建、搬遷或是擴建,只要能增加學額,都是我們要朝向的方向。

“如果每個人的主觀意願都被落實的話,將它制度化何樂而不為。起碼能向有情有義的華人社會做個交代,增加學額也是刻不容緩的。”

提醒官員勿隨意給答案

魏家祥也會在教育部秉持追根究底,以揪出問題源頭的精神,並嚴正的告訴官員不要隨意給答案。

“我在匯報會上問了很多問題,為甚麼這樣?Why like that and why not?我給官員的感覺是比拿督韓春錦兇。”
針對這幾天的工作情況,他表示,教長在會議上多次的要求官員給予兩位新部長配合,因此情況良好。當他要求一些數據時,官員都很合作。

不切斷反對黨州教育資源

魏家祥說,教育部的精神是有教無類,教育部不至於會把反對黨執政州屬所需要的資源全部都切斷。

“我們不可能這樣殘忍的,學生需要繼續讀書,我們不可以這樣做的。”

至於有一些反對黨州要做一些動作,只要是對華教有幫助的,而不是嘩眾取寵,他都會樂觀其成。

他說,例如土地是屬於州權限,遷校所需土地需也要州政府做決定,“我相信一些州政權易手的州屬,很快就會有獻地的消息。

“我相信這些州政府懂得做些甚麼。因為這是他們一向來想要做的。這是各州各顯神通,還是有統一的政策,讓我們拭目以待。”

他相信州政府給地建華小是未來趨勢,但規劃方面要特別注意。因為給予的地段未必是最適合的地點,有些需填土三五尺,或是低窪地帶等等。這些問題都存在,要很小心。

他認為,反對黨州屬給地建華小並沒甚麼大不了,因為柔佛州政府也曾撥出不少地建華小。在這方面,柔州政府是最好的學習模式。

履行助白小原校重開承諾

針對白小原校重開問題,魏家祥說,他不會放棄任何將白小原校做為華小用途的努力,而且這也是他對白小保校委員會主席已故熊玉生所做出的承諾。

他猶記得2006年12月1日在馬華大廈馬青與黃絲帶對話會後,已故熊玉生跑來問他,即“魏家祥我想知道你對白小的看法,馬青教育局會不會幫忙?”

“當時我講了一句話,我不會放棄任何將白小原校做為華小用途的努力。我不曾放棄我對他老人家的承諾。

我相當有信心,我們還繼續地做,希望可以在短期內捎來好消息。我決不會放棄,而且希山說那是熊老先生的遺志。我們會認真地去處理。”

半津學校僅屬名稱問題

魏家祥希望華社能跳出舊框框,畢竟不管是半津貼或是全津華小,它的教育功能是一樣的,只是名稱上的不同和歷史的包袱而已。

他說,半津貼學校是老問題。

他表示,教育部要董事部交出土地,以便能負起全部的工作,但華人社會的想法是為甚麼要放棄土地權?

他不敢說華社能不能跳出舊框框的思維,但他是仍對此抱著希望的。

他說,翻開歷史,有哪一間學校建在政府給的土地上,曾被勒令關閉的呢?從比較實際的角度來看,並沒有這一回事。

“政府給土地,若干年後不爽又要求索回的事件並沒有發生。因為有關土地已被列為校地用途。”

鑒定官員是否矯枉過正

針對各州對董事注冊和食堂主權有不同的詮釋,魏家祥說,他要鑒定這些官員是否矯枉過正,或是沒有遵從上面指示,還是有箇中有原因。

他說,大方向的教育政策是由教育部擬定,而整個微型管理是由州教育局和縣教育局負責。他不排除可能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

“因為如果是全部做法一樣,那就是統一的指示。如果單一某個地區有這樣的事情,我須知道這個地方為甚麼有這樣多問題,所以就要去鑒定它的問題。”

須有一勞永逸解決方法

他覺得長遠還是要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不然就會重復發生。教育局各顯神通的話就會亂象叢生,他也就窮於應付。

他指出,在執行上,教育部並沒有不可以建華小的政策,而一些政策引起的小枝節相信問題不會太大,都可獲得解決。

他說,部門內官員的思維並不是朝夕可改的,他會借助部長和另一位副部長的力量一起來改。

“我沒有甚麼好輸的,等我摸熟了整個部門的運作,我就可以知道誰是某個事件的‘靈魂人物’。”

政治版圖改變
處理教育課題須專業化

馬來西亞出現新的政治格局後,魏家祥覺得華小未來的發展,不管是在州屬或中央權力,思維上會有所改變;整個政治版圖完全與過去不一樣,我們需要專業化去處理一些教育的課題。

他說,他瞭解甚麼是華人社會的要求和期待,即長遠的師資培訓,臨教課題,資源分配,增建、搬遷、擴建,英語教數理政策等,重要的是要從哪裡著手切入。

“英語教數理政策推行至今,馬來社會和印裔社會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應正視這些聲音。教育部還沒有做出定奪,是否要做出調整。”

針對教專提出教師對5項新措施的不滿,魏家祥說,當老師談出內心感受時,必有一定的道理,畢竟老師比較理性,不會要求太多。

“但有些權力不單單只是在教育部,還需通過公共服務局的配合。我們不能只是單從老師角度看問題。不過,我們不會採取對抗的方式”

根據數據解決師資問題

魏家祥一直堅信數據會說話,在師資問題上,他會從數據著手,部門是根據所收集的數據採取解決方案,若出現落差,每一個環節都要去了解。

“官員有官員的數據,我有我的管道拿到其他數據,我就會自已來判斷哪一個是對的。”

他說,憑他過去與這麼多教育團體建立的互動,他有辦法在很短的時間拿到相關的資料,如華小工委會的協助,他一週後就可知道缺少多少老師。

魏家祥會在下週召見華小督學、華文科督學及教育局華裔副主任,以了解低下層在發生甚麼事情。

“我也會突訪一些學校及州教育局。是時候了解我們在教育部規化的事情,下面是否在執行。”

隨時可會晤董教總代表

詢及他會否穿針引線安排董教總代表會見希山,魏家祥說,教育部跟董教總並沒有不共戴天之仇,畢竟大家只是在一些課題上存有不同的觀點。

他說,身為副部長,他有責任聽取人民的意見,包括董教總。他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與他們會面。

“我個人也有很多教總朋友。教總很勤力,每次師資招募都會發文告,我們應給予他們肯定。”

他希望更多人當教師,至於官方言論指沒有華裔要當教師,他表示這有待證實。他要文教團體和他一起做,提供申請失敗的真實案例,他就懂得應該怎麼去做。

他說,除了董教總,任何文教團體也可隨時走進他的辦公室,以對一些課題進行交流。

魏家祥的心聲:“讓各族教育百花齊放”

除了捍衛華教和照顧1290多間華小,我也肩負照顧國內500多間淡小的發展,因為部門已沒有印裔代表了。此外,我也需兼顧學生交融計劃和3K計劃。

雖然我來自馬華,但我希望成為全民的副教長。我將仿傚華小督學的機制,成立淡小督學機制。淡小也面對相當多的軟硬體問題,我們也應該給予援助。

我已要求各教育局派一些淡小的代表,並於下週會見他們。各源流學校平衡發展,是我們的目標。

既然我們認同多源流學校,而且它在馬來西亞憲法下被承認,我覺得應該讓我們的教育百花齊放。

擔任副教長責任重大,壓力更大。能做多少,就盡量去做。這也不是一個人的事,有時需要借內閣部長的力。

不過,一些需要講出來的東西,我會直接攤開來說。我的這個部長是很坦率的,大家不會把不快放在心上;官員互動也不錯,都可以講出自己的感受。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