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5, 2007

SPM放榜後的樂與憂

大馬教育文憑考試成績在每年的3月中放榜,各大報章的焦點或頭條新聞都離不開優秀生領取成績那剎間的喜悅,記者頻頻專訪最佳考生埋頭苦讀的心得及成功竅 門。自從政府實行開放文憑以來,考生報考的科目逐年增加,今年一位馬來女生締造報考19科目的記錄,若教育部再不加以阻止,欲創造報考20科目的記錄,是 不奇怪的事,指日可待也!

現今的考生都喜歡自我挑戰,報考更多的科目,嘗試刷新紀錄,以證明本身的實力,這與教育部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更助長考生之間的惡性競爭,淪為應付考試的機器。有人不禁要問︰難道這就是政府要造就的人才嗎?

每年成績放榜後,教育總監必會公布各科目表現及最佳考生名單。今年考獲全部科目A1的考生人數是918人,全部科目考A者(A1及A2)則達4千311 人。單憑以上的數據就可以看出現今全科A的“狀元”比比皆是,80年代全科A1的考生屈指可數,到底是現在的學生比較聰明,還是考試水平已拉低?

若探討教育總監阿末希邦博士的各科目成績分析,不難發現華文科目考獲A1者只有2%,有趣的問題是:華文科目真的那麼難考嗎?這是批改考卷的老師要求過高,還是另有原因,有待教育部或大馬考試局去厘清。

與此同時,令人意外的是,在馬來文及英文科目方面,考獲A1成績的考生分別佔11.7%及8.7%,意味華巫英文科目當中,最難考A1成績的科目,非華文 莫屬。這無形中給華裔考生帶來壓力,使他們對華文科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自己是炎黃子孫,應提升本身的華文造詣,恨它則因為“華文科極有可能成為壞了一鍋 粥的老鼠屎”,“不幸丑化”整體成績,使全科A1成績的美夢破滅!

在這方面,華裔政黨與華團領袖應尋找對策,如果考生不熟悉華文科作答技巧,就應該亡羊補牢,強化國中華文班的教學素質。若報考華文的考生逐漸減少,那將威脅華文教育的發展,畢竟華小的師資來源是國中畢業生。

多年以來,歷屆教育總監都無法說明,到底是考獲16科A1及1科A2考生還是全部11、12科A1的學生比較優秀。今年,當阿末希邦博士被問及同樣問題 時,他也與記者展開舌戰,沒有正面回應。根據教育總監公布的105名優秀生名單,來自大山腳英文中學的楊潔明(全部16科A1)獨佔鰲頭,但阿末希邦不肯 證實楊潔明為2006年SPM最佳考生,看來有點不尋常!

此外,教育總監不應只提及政府中學的表現,沙巴亞庇建國中學的15歲女生謝贏瑩也考獲全部16科A1(另外英文1119海外評估考試也考獲A1),為何總 監只字不提?她也是參加政府考試,為何不承認其優異的公共考試成績,難道15歲女狀元不值得表揚嗎?我不認為杏壇老大有必要歧視獨中生,反而更應加以肯定 一名15歲獨中女生的杰出表現,在政府鮮少提供任何資源的情況下,獨中生考獲16科A1是一件難得的事,更令國民感到驕傲。

我鄭重要求教育部公平對待謝贏瑩,別讓她小小心靈受創傷,未足齡或在獨中就讀絕對不是“罪過”,政府應自動給她獎學金,好好地栽培她成為國家未來棟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