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9, 2008

迷你藍圖‧家祥:從半津轉全津、平衡撥款落差‧“半津學校將成歷史”

魏家祥:發展半津貼學校的“迷你藍圖”初稿料可在兩個月內出爐。(圖:星洲日報)

(吉隆坡)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透露,教育部已成立小組為國內的半津貼學校草擬迷你藍圖,逐步把所有半津貼學校轉為全津貼學校,以及平衡全津與半津學校的撥款落差。
“一旦迷你藍圖出爐,我們會進一步公佈詳情,包括半津學校所能獲得的撥款等發展細節,以及從半津貼轉為全津貼的機制。”


初稿兩個月內出爐

他預料此“迷你藍圖”初稿可在兩個月內出爐,屆時有關發展半津貼學校的初步概念將成形。
他指出,國會議員經常在國會提出半津貼學校的問題,而華社向來也對半津貼華小較少獲得政府撥款提出看法,尤其是大約有70%的華小都是半津貼學校。
魏家祥在國會走廊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國內共有1782所半津貼學校,內閣已於4月23日的會議上同意撥出特定款項給這些學校,作為提昇、維修及準備學校設施的用途;不過,確實數目還在斟酌中。


他表示,“迷你藍圖”是教育發展大藍圖下的一個小藍圖,主要是關注半津貼學校的發展。
藍圖中提更具體建議

詢及從半津轉為全津的條件時,他說,教育部會在藍圖中提出更具體的建議,不過,重點是大家都希望全津或半津學校都成為歷史名詞。
他也要求正把半津學校轉為全津學校的負責人儘快辦好手續;據知,有關程序已進行一半,相信很快就可完成。

他表示,教育部希望在制定分配撥款給半津貼學校的方式後,這些學校能跟其他政府學校一樣,繼續提供有素質的教育。他指出,其實除了教育部的撥款,半津貼學校也獲得財政部、工程局、首相署及非政府組織的財務援助。

你知道嗎?

全津和半津學校分別
校地屬於教育部的學校稱為全津貼學校(Sekolah Bantuan Penuh)。這一類的學校可以獲得政府全面的資助,包括行政津貼和發展撥款。資本撥款用於學校硬體設備發展用途。
另外,校地不屬於教育部的學校稱為半津貼學校(Sekolah Bantuan Modal)。這類的學校校地通常是屬於董事會、私人界、州政府和民間團體。
政府只為這類的學校提供行政津貼,如師資薪金及水電費開支,但不給建設校舍和硬體設備撥款。

不過,根據華教人士的辯爭是在教育法令內並沒有全津和半津的字眼,而這兩個詞大概是在70年代末期出現,80年代開始被教育部官員口頭上廣泛使用,但不見於在正式的公開文件。其目的是尋找借口拒絕提供發展撥款,不給予華小建設校舍和硬體設備的撥款。

星洲日報‧2008.07.08

No comments: